我們需要客觀的數字,以了解自己目前身處何方,要努力至什麼程度才算到達第一梯隊。
在臺灣主計總處統計專區的國富統計裡,可以查到家庭的資產負債情況(連結)。從2023年底的資料來看,非金融性資產(房地產、家庭生活設備)平均每戶的淨值為639萬,而金融性資產平均每戶擁有1,250萬。
主計總處統計專區的家庭收支調查,可以透過「戶數十等分位組分界點之可支配所得」,「戶數五等分位組之平均每戶儲蓄」等看到家庭的所得和儲蓄情況。(連結)
2024年來看,最高所得組(前20%)的平均每戶儲蓄為88.5萬。可支配所得,家庭的中位數為98.4萬,十等分位組來說,前兩組分別為212萬與171萬。
若你尚未成家,且屬於受薪一族的話,主計總處提供的薪情平台可以查閱。以2023年來看,全體受雇員工之薪水中位數為52.5萬,第9十分位數為127.9萬。(連結)
※ ※ ※
有了這些資訊後,我們就知道標準,可以規劃目標。將收入與淨資產最高的一組定義為字面上達到富足的人們,應該沒有什麼爭議吧。個人的年收入超過128萬,家庭的收入超過212萬,儲蓄超過89萬,金融性淨資產超過1,250萬,非金融性資產超過639萬。
若你與你的家庭達成了以上的條件,那麼恭喜了,你與家人們已經是臺灣社會裡字面意義來說相當富有的一群人了。
如果還沒有達到,那也不用擔心,以下我會說說一些應該可以幫助你達到目標的辦法。你會需要第一桶金,然後透過投資將財富持續累積擴大。
※ ※ ※
真實世界的賺錢任務大多辛苦又低效率,相比之下,股票交易所對於精通統計的玩家來說簡直像是一個可以反覆淘金的金融漏洞(bug),努力精通股市交易的賺錢規則以獲取回報其實非常划算。
尤其是1971年那斯達克開始電子化之後,人們可以遠端輕鬆地掌握行情並下單完成買賣,這整件事便更像一場遊戲了,點擊滑鼠成了名符其實的「金手指」(用於遊戲作弊的修改器)。
第一桶金可以透過工作賺取,向長輩好友借貸,這應該是最容易起步的方法了。無論如何,大約湊齊100-200萬就很足夠。若以50%的年報酬率來說,透過投資年收入獲得50-100萬,應該是足以令人滿意了。
你可能會說年化50%的投資率不是欺騙人嗎,這數字比巴菲特還厲害了。而且這樣的報酬比大盤高出許多,一般人能做得到嗎。
是的一點沒錯,一般人確實做不到,但專家另當別論。巴菲特絕對不是世界上績效最好的投資者(但無疑是最知名的人物之一),他的厲害在於操作時間悠長且績效穩定,但這並不表示每個年度裡他都是最佳的那一名投資者,年度績效超過100%的大有人在!又好比說大家都知道台大、清大難考取,但難道就沒有人考上嗎。我們若有心研究投資,自然是要設定崇高的績效目標,脫胎換骨,擠身投資專家的行列。
成功的投資,需要堅實的知識以及妥善的執行,兩者缺一不可。有些人迷連於吸收知識,卻不付諸執行,而有的人癡情於交易操作,卻不觀察世界變遷,忽略資本的歷史,甚至不理會景氣的週期。
若有充足的時間與熱忱,透過鑽研歷史與週期會發現無窮的樂趣,可以說是額外的收穫。但對於投資的結果好壞來說,其實你只需要專注兩件事:對象與時機。
※ ※ ※
你需要先找出傑出的對象,然後懂得時間的節律。不浪費自己的資金,並且立於不敗之地。
用植物的生長做比喻,在挑選對象上,你需要先猜測哪些是「巨杉」、「喬木」、「蔬菜」。
你可以依照自己的期望,分配資金到這三類對象上。「巨杉」指的是那些長期成長,年年表現優異,股價漲幅令人驚豔,指數型 ETF 常在此列,比如 QLD、TQQQ,個股比如 META、AAPL、GOOG 等等,透過觀察社會的需求變化,金融機構發布的報告,可以很容易了解哪些趨勢與產業值得列入其中。「喬木」指的是長期下來股價雖有成長,但幅度小且已趨於穩定的,金融、通訊類型常見,比如2881、2412。而「蔬菜」則是像菠菜、萵苣等短期成長爆發,波動性大,適合40-60天內便收成的對象,TSLA、比特幣等便很符合此類。
隨著時代的變化,企業表現也可能有驚人轉變,比如NVIDIA在2000至2016年的表現宛如平凡無奇的「喬木」,然而隨著深度學習、openAI等問世,2016至2025年這短短的九年股價有了280倍的成長!AI浪潮席捲,NVIDIA生產的商品變成了人工智慧時代不能缺少的重要資產,公司也變成了人人驚嘆稱奇的「巨杉」。
※ ※ ※
在時間的節律上,底下的統計資訊應該非常有用,以美國股市為例,平均大約每1年會遇到的小型回撤約7-10%,平均2年會遇到的普通回撤約15-20%,平均5年會遇到的大型回撤約20-35%,平均20年以上會遇到的災難型回撤約35-50%。
壞消息是你幾乎很難平穩地度過一整年,好消息則是每間隔1-2年你就有從市場裡撿便宜的機會。要學習成為一名沉著的長期投資者,能夠從容地持有股票5年以上,現代的市場環境,投資人的平均持股時間不到兩個月,一個人若願意持有數年以上的時間,這便可以成為他的優勢,並且大大地提升此筆交易的勝率。
你可以用任何反應市場強弱的指數,比如RSI幫助自己掌握節律。如果你若要看長期的展望,窗期設為100週,短期預測可以設為100日,然後回顧整個RSI曲線的歷史,用肉眼推敲出一個合適的低谷閥值,高峰閥值。恭喜了,如此一來你就有了這支股票的時間節律。
如何將分配資金、高峰時是否要離場,要全部或部分離場…等等,是同樣困擾人且攸關績效的重要問題。然而筆者就先擱筆於此了,留待讀者自行探究,走出自己獨特的道路。
從100萬開始,每年50%的年複合成長率,6年下來便會變成1139萬。切記這算式能成立的前提:你所投資的對象就它自身的歷史表現,或你的猜測預期來說,擁有或超越這樣的年複合成長率。
※ ※ ※
談完了如何達到字面上的富足,下面一篇文章,我將討論「如何在心理上感到富足」。
© Copyrights 從想像到創造. All Rights Reserved.